我们眼中的2012年十大国际新闻
发表时间:2012-12-29 16:15 来源:国际网

\

  一、中共十八大举世瞩目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一系列讲话和举措表明,中国内外政策既有明确的连续性,又有鲜明的新时期特点,中国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和平发展道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加深加快改革开放;把人民的期盼当作党的奋斗目标,把顺应时代诉求当作中国外交的大战略,坚持不称霸,不扩张,努力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强调“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

 

\

二、俄大选普京强势归来

  3月俄罗斯大选,普京获胜,5月第三次出任总统。普京坦然、自信,坚持走俄罗斯自己的大国复兴之路,强调“主权民主”,并一再有针对性地重申,谁要想回到苏联,谁就没有脑子;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没有良心。美国和一些西方舆论对他“回归王位”颇感失落,攻击俄国压制国内反对派,走向专制。围绕反导问题,普京一向坚持不妥协,这将考验俄美关系。俄罗斯与美欧关系将在磕磕碰碰中进退。普京重视开发远东,要进一步面向亚太地区,这为中俄关系“更上一层楼”和亚太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合作机遇,美日右翼舆论颇为不快。
 

  \

  三、美大选奥巴马胜出连任

  11月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胜出连任。奥巴马明年首要任务,国内是如何解决 “财政悬崖”问题,使美国经济能缓慢复苏,增加就业。对外是如何兑现美国 “决不做老二”的诺言,摆脱老大难的中东困局,应对俄罗斯对它的 “反制”,特别是如何掌控和处理“不那么舒服的”中美关系。

  习近平最近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重申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局面。对中国释放的善意和期盼,美国能否正面回应,谨言慎行,人们都十分关心。

 

     \  
 四、西亚北非动荡持续

  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战乱不已。一年来,最为突出的动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的硝烟再起;历经20个月的叙利亚危机年终前再度告急,前景黯淡;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伊朗的制裁,企图“不战而屈伊之兵”。伊朗一面备战,不示弱,一面谋求重开伊核会谈,缓解与西方的关系。美国原希望把中东变革引入它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结果却是伊斯兰力量的兴起,在诸多阿拉伯国家大选中获胜。最引人注目的是埃及新总统穆尔西上台后,改变了亲美政策,更注意维护民族主权独立。阿拉伯人民今年反美情绪持续高涨,西亚北非各国,不论是没有卡扎菲的利比亚,还是萨利赫总统下台的也门,以及埃及等国的政局,始终未能稳定下来。美国舆论惊叹:美国的“阿拉伯之春”已成了“阿拉伯之冬”。


 

  \

  五、美“再平衡”步伐加快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加快,强调要实现“战略再平衡”。美国军事力量一向在亚太地区占绝对优势。美国担心失去绝对优势地位和干涉别国内政的能力,担心“中国反介入”力量增强“打破”美国的垄断地位。为了实现所谓的“战略再平衡”,美国图谋“借力”日、澳、印和东盟,共同对付中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中国“和谐周边”政策的影响,除个别国家外,一般都不愿“选边站”。印度总理辛格所言最具代表性:印度要同时发展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
 

 

  \

  六、欧债危机缓中有忧

  岁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所缓解,但经济下滑的趋势仍难以遏制。希腊大选后三次组阁失败,最终由新民主党组成了三党执政联盟。希腊政府接受法、德等国的建议,采取紧缩财政政策,经济总体形势略见好转。

  但在此关键时期,由于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的人民自由党不再支持现任总理蒙蒂,致使后者被迫宣布将于今年年底前下台,提前大选。意大利政局生变,无疑将影响欧元区前途。

  欧洲央行现已下调今明两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不过从2012年整体形势来看,欧元区各国力主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共渡难关,维护欧元区的巩固与发展,防止任何一个国家退出欧元区,仍是主流。

 

  \

  七、美续推量化宽松

  9月和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相继推出QE3和QE4,购进抵押证券和长期国债,这对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世界市场出现美元下跌、美股上涨、黄金上涨、石油和大宗商品上涨,造成新一轮的动荡不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此也调整评估,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持比较悲观的看法。

  美国利用美元垄断地位与货币手段,“损人利己”,掠夺发展中国家财富。短时间,这显然有利于美国刺激经济,弥补贸易逆差,增加就业。但却让新兴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缩水,进口大宗商品付出增加,从而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

  八、日右倾势力抬头

  全年,日本国内右倾势力上升,不断挑起与中、韩、俄等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特别是利用钓鱼岛国有化和中国较量,企图突破“开罗宣言”与和平宪法束缚,谋求军事大国地位。日本强调要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但又想趁机改变美日“主从关系”。美国需要加强和日本的同盟关系,但也难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很难“放虎归山”和放弃“主从关系”。日本对美国也存有戒心,担心美国再次搞“越顶外交”,同中国改善关系,把它“卖了”。而且,日本也很难切断同中国割舍不了的互利关系。日美实际上是在相互利用,同床异梦。但美国“决不做老二”和日本“不甘心做老三”毕竟是2012年太平洋不平静的根源。12月16日自民党赢得大选,安倍晋三再次执政。他将“如何加强”日美同盟和应对中日关系,人们正拭目以待。


 

  \

  九、韩选出首位女总统

  韩国12月19日举行大选,执政的新国家党候选人朴槿惠当选为韩国第一位女总统。她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曾访问过朝鲜,会见过金正日,也来过中国。李明博当政期间,背离金大中和卢武铉与美国拉开距离、对朝和解的政治路线。

  朴槿惠的当选,意味着韩国将迈向“后李明博时代”。预计她对朝鲜将奉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南北关系将有所缓和。中韩关系方面,她主张加强对华关系。对美国,朴槿惠估计不会像李明博跟得那样紧,但她也很难完全摆脱李明博势力和美国因素的影响。

 

  \

  十、朝鲜发射卫星

  朝鲜在“虚晃一枪”后,12月12日使用自制“银河3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光明星3号”人造卫星送入轨道。国际舆论判断,朝鲜此举主要出于内政需要,以稳定人心;同时显示朝鲜有能力应对美韩对朝鲜的武力威慑。长期以来,朝鲜半岛形势起伏不定,今年不稳定因素时有增加。中、美、俄、日、韩五国立场不尽一致。韩日美出于共同和各自的需要,反应异常强烈。中国主张,朝鲜有义务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规定;同时安理会有关反应需慎重、适度,应有利于推动半岛和平稳定大局,避免局势轮番升级。韩国“后李明博时代”提供了新的缓和机遇。朝鲜在射星后,如能低调处事,重启朝核六方会谈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若朝鲜进行传说中的第三次核爆炸,形势将恶化。

责任编辑:泽然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联系电话:
  2. 国内:(010)63070950
  3. 国际:(8610)63070950
  4. Email:(8610)6307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