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天津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主办、由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承办的2015东北亚和平与发展滨海论坛于10月1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开幕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刘古昌、外交部部长助理钱洪山、天津市政协主席臧献甫、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副会长卢树民、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怡、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杨厚兰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韩国前国会议长金炯旿和外交部副司长陈海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德广出席开幕式,执行理事长李国邦主持开幕式,东北亚各国专家、学者、经济界人士及有关国家驻华使馆外交官总计200余人应邀出席。 今年论坛主题为“突破瓶颈、增信释疑、深化合作”。与会嘉宾在致辞中,本着加深了解,增进互信的精神,就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人文与城市间交流等议题,以及应对地区热点问题和增进地区经济合作的途径发表了看法。 刘古昌理事长在致辞中丧示,东北亚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地区。这里大国利益交汇,历史和现实问题叠加,冷战阴影时隐若现。另一方面,作为东亚经济发展的龙头,东北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展现出蓬勃的活力。目前,各国正探索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继今年3月中日韩外长会举行后,10月底还要举行三国领导人会议;中俄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蒙古同中俄韩等国的经济合作也在继续深化或不断拓展。这对改善地区国家关系、促进地区合作及维护地区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刘古昌指出,三年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与天津市启动了“东北亚和平与发展会议”。我们的初衷是,在“和平促进发展,发展巩固和平”的思路指导下,搭建一个涵盖东北亚六国的二轨平台,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纳入进来,就共同关心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探讨,达到“增进了解、消除疑虑、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的目的。 刘古昌强调,几年来,从国内会议到国际会议,从会议到论坛,每一次变化都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每一次都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思考,也标志着滨海论坛影响力的扩大。他表示感谢天津市对滨海论坛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前来参会的各国政要、学者和企业界的朋友,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并将重点放在提出解决问题思路,为东北亚的和平与发展建言献策。 钱洪山部长助理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首先代表外交部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东北亚各国地缘相近,经济互补,人员相亲,地区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但是本地区也受到不少问题和挑战的困扰,例如,如何化解历史积怨,冷战残余,领土争端,怎样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和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挑战,能否建立切实可行的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等问题尤为突出。此外,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东北亚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值得高度重视。他指出,历史告诉我们,要实现东北亚地区和平繁荣,必须着眼大局,紧扣和平大局发展主题和合作理念,这也是缔造东北亚美好未来的必然选择。 臧献甫主席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代表天津市对来津出席论坛的中外嘉宾表示欢迎,并对论坛开幕表示祝贺。他说,论坛的举办为天津与东北亚国家搭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合作发展的平台。他希望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就东北亚地区的形势、安全、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探讨,为缓和地区形势、促进地区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合作发展贡献力量。 开幕式后,举行了“中俄友好共筑丝路梦”活动启动仪式。张德广名誉理事长、刘古昌理事长、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书记宗国英、俄罗斯驻华公使衔参赞陶米恒等出席。 此次论坛分三个专题举行。第一专题为“如何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第二专题为“如何深化东北亚经济合作”;第三专题为“城市间合作与人文交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第一副理事长沈国放主持第一专题讨论。 天津滨海新区被确定为论坛的长期举办地,至今在已相继举办4次。本届论坛规格和层次更高,除了外国政要、专家学者、经贸人士等参会外,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东北、华北地区的7个省市地方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也出席了论坛。 (国际网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