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于本月初达成后,有媒体指出,美国今后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推动另外一项同样覆盖广泛的贸易协定,即与欧盟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本月19日至23日,TTIP第11轮谈判将在美国城市迈阿密举行,美国和欧盟双方期待在关税问题上取得进展,进而在今年年底前达成一项初步协议,从而避开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但不少观察人士认为,由于双方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分歧,TTIP谈判早已落后于原定时间表,想在短期内取得突破并非易事。 TTIP谈判于2013年6月启动,议题涉及服务贸易、政府采购、原产地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业、海关和贸易便利化等。如果欧美达成协议,将会建成世界最大的自贸区,覆盖8亿人口,涵盖全球40%的经济产出和50%的贸易活动。 欧盟方面估计,一旦欧美自贸协定生效,每年将分别给欧盟和美国创造1190亿欧元和950亿欧元产值,同时也将对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在不少人看来,TPP日前达成的消息可能助推TTIP谈判:一方面美国可以将重点放在TTIP上;另一方面,不甘落后的欧洲面临更大压力,谈判进程可能加速。 虽然TTIP谈判可能迎来新机遇,但美国和欧洲要想达成协议,还要克服诸多障碍。 TTIP第10轮谈判于今年7月举行。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本月16日报道,根据泄露出来的谈判总结报告,欧盟成员国对于“在所有关键领域的谈判进展艰难”表示担忧。 报告称,美国依然拒绝讨论协定中一个最重要的事项,即欧洲公司参与美国政府采购,并且阻止欧洲希望合作管理美国金融市场的尝试。此外,“在海事服务、航空运输和移动通信等领域,美国继续实行自我保护”,反对欧洲进入美国当地市场。 专家认为,根据这份报告,虽然美国心存希望,但由于存在诸多问题,美国和欧盟很难在奥巴马任期内达成TTIP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