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视频访谈 > 正文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21—2022》出版发行
发表时间:2023-10-15 11:31 来源:国际网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按年出版,集中反映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年度工作成果,作者均为资深外交官和国际问题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21—2022》是本书连续第12年出版,共分为九章,按地区和问题领域分类,涵盖了2021年和2022年初国际关系领域的重大事件及现象,深入分析了一年多来国际格局和热点问题的重大变化和突出特点、一些重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国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等,提出了不少新思想、新看法、新建议,研究成果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对读者了解中国外交政策和预判世界发展趋势具有参考价值。本书由(时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兰立俊为主编,(时任)执行理事长沈国放为执行主编,国际网总编、高级研究员郭崇立为副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21—2022》终于面世之际,本书编委会特就此书出版延误向广大读者表达深切的歉意。尽管此书错失最佳出版时间,但其学术参考价值并未因此有过多降低。这首先得益于书中众多学术成果卓著作者的权威性;其次是国际问题研究报告类出版物的稀缺性;最后,作为出版多年具有一定影响的年度出版物,其形式类似国际问题编年史,其内容有很强的连续性、系统性,对于各类公共图书文化机构,从收藏的完整性而言此书也是不可或缺。

(国际网专稿)


2021-2022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辛丑年刚过,转眼已是壬寅年阳春三月。回首一年多来,世纪大变局加速演进,全世界疫情反复延宕,冷战阴影回潮,地缘政治冲突激化,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和平与发展遭遇“逆风”,全球治理面临严重困境,整个世界变乱交织,很不太平。同时,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但仍是时代大潮,全球经济重心继续东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分化加剧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国际主要力量加快重组,正在改变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发展态势。

在世界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拐点,中国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自由、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拜登在美国国内政党、种族严重分裂中就任美国总统。美国从阿富汗仓皇撤军,战争虽结束,但难掩失败残局。美国回归特朗普退出的许多国际条约和组织,伊核协定谈判得以重启,但前景未卜。拜登政府力图恢复遭特朗普破坏的同盟关系,然而美与盟友深层矛盾依旧。拜登政府坚持对华错误战略判断和冷战思维,认定中国是美“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发布“北约”版新“印太战略”,强化“五眼联盟”“四边机制”,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美俄延长了《新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双方高层也多次接触,但两国关系并未走出僵局,乌克兰危机更将美俄关系推向激烈对抗和破裂。拜登总统上任后力图拉近美欧关系,但美欧间一系列冲突事件使二者嫌隙扩大。乌克兰危机打破冷战后欧洲安全格局,促使欧美关系有所加强,但随之而来的能源、难民等危机致欧洲陷入困境,多重矛盾促使欧洲战略自主步伐不会止步。

中国周边形势总体稳定,但局部动荡加剧,各种挑战增多。阿富汗局势突变,阿富汗塔利班重新上台执政,阿国内局势总体可控,国际环境有待改善。朝鲜半岛局势基本平稳,未来存在变数。韩方为打破僵局,曾多方力促就朝鲜半岛终战宣言达成协议。朝鲜对美国也做好“对话和对抗两手准备”。2022年初韩保守派在大选中胜出,对外政策面临调整,影响半岛形势走向。与此同时,受美负面对华政策和日本国内思潮右摆影响,日对华关系出现后退。202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中俄关系持续巩固,形成相互依托,带动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加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各自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为促进区域和平发展作出贡献。拜登政府为围堵中国,加快“重返”东南亚的节奏。然而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根基深厚,美国拉拢有关国家对抗中国的图谋难以得逞。中国和东盟等国共同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对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东地区局势呈现出变中有乱、乱中有治、总体可控的局面。地区疫情严重,经济复苏缓慢。热点地区问题有所降温,全面化解艰难。地区国家良性互动增强,随着伊核谈判的推进,美伊(朗)关系亦酝酿变化。美国从中东地区实行战略收缩,美国的中东外交处在转折关口,有关各国也将经历一个不确定时期。

非洲国家积极应对疫情,总体保持稳定,但受到较大冲击。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进一步叠加共振,深刻影响非洲大陆形势发展,不少国家后续发展不确定性突出,政治局势动荡面明显上升,反恐安全出现新趋势,经济发展陷入新困境。与此同时,非洲发展也迎来新机遇,大国对非外交呈现新态势,掀起国际对非合作热潮。尽管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同地区政治安全不稳定因素交织,但非洲发展潜力巨大的客观条件未变,未来可望重新恢复快速发展势头。

拉美地区形势呈现复杂多变、稳乱交织、蕴育变革的发展态势。各国抗疫斗争接踵取得初步成效。多国在乱局和动荡中完成大选和政府换届,地区政治“左强右弱”趋势明显。地区外交和一体化取得进展。美国对拉美展开“柔性外交”,但干涉和控制的本质未变。地区经济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但复苏基础仍不牢固,未来形势发展不容乐观。

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外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最大政治优势和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基。人民至上是中国外交的力量源泉。胸怀天下是中国外交的初心。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优秀传统。敢于斗争是中国外交的鲜明品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外交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讲好中国故事,服务民族复兴,推进和平发展,书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元首外交发挥领航作用。习近平主席同9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电话和致电函130余次,以视频形式出席重大外事活动40起,同各国领导人加强战略沟通,在全球范围内凝聚共识,谋划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宏伟蓝图,汇聚了强大合力。元首外交有力促进了大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深化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提升了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为中国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抗疫外交彰显国际担当。中国始终站在国际抗疫合作“第一方阵”,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第一属性”,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第一梯队”,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人道主义行动,最早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率先同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生产,最先同世卫组织联合开展全球新冠病毒溯源合作,带头倡导反对“疫情政治化”和“病毒标签化”。中国已同19个国家合作生产疫苗,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20亿剂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以实际行动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大国外交持续推进。2021年中俄隆重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条约延期,是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重大标志。一年多来,中俄元首多次会晤通话,保持密切战略沟通。2022年2月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对重大国际问题阐明共同立场,“中俄力量”成为世界稳定的中流砥柱。2021年11月和2022年3月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两次重要视频会晤,对处于困境、面临挑战的两国关系把舵定向。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是建设性的,双方同意采取实际行动,争取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的轨道,并为妥善解决乌克兰危机作出各自的努力。习近平主席希望美方不要继续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防止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希望美方落实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改正对中方战略意图作出的误读误判;强调要管控好分歧、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对双方有利。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挑战中取得新进展。2021年中欧关系开局不利,《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被搁置,欧洲对华认知负面因素上升,涉台因素凸显。与此同时,中欧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为中欧关系大局稳定、向好发展提振信心。中欧关系仍有坚实而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双方务实合作势头仍然强劲,在共同维护多边主义、致力于国际和地区秩序的稳定等方面有共识。中欧应直面彼此关切,加强沟通,明确底线,以合作亮点压过矛盾分歧,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睦邻外交持续发展。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不断深化,高层密切互动,双方关系进一步提升。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强调,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国—东盟还就深化合作达成多项重要协议,凸显双边关系具有“高水平、全方位、宽领域”的特点。中国对阿富汗睦邻友好政策从未改变,两国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非洲关系取得丰硕成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非双方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团结抗疫、深化务实合作、推进绿色发展、维护公平正义”四点主张,扩大对非抗疫物资援助和民生项目合作,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和“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等,体现了中非双方共谋发展的强烈愿望,展现出中非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中国阿拉伯关系稳步发展。在高层往来指引下,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务实合作全面推进,创新合作动力强劲,人文交流亮点纷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三访中东遍及八个阿拉伯国家,并实现中阿外长级接触全覆盖,为深化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活力。

中国拉美关系稳中有进。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障碍,保持着稳中向好的积极趋势,呈现出政治关系的紧密性,经贸交流的强韧性,抗疫合作的创新性,工作机制的完备性和合作恢复的全面性等特点。疫情后,中拉关系将面临政策沟通契合、优先发展产业、深化金融合作、重视新兴科技、互为发展选择等新机遇。与此同时,需警惕来自第三方的干扰给中拉关系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多边外交坚守公道正义。中国高举多边主义火炬,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气候、环境、卫生、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深入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中国方案,注入中国力量。2021年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50年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显著拓展,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球治理中的身份经历了“适应者”“参与者”“引领者”的转变。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共振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需求也更加凸显。中国将坚定地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作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的品牌学术专著,今年已是连续第十二年出版。基金会30多位资深外交官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报告”奉献了他们的经验、智慧和心血,弥足珍贵。每年的“报告”内容翻新,有不少新观点、新思路、新建议,始终不变的是“资政、育人、促学”的初衷。衷心期待广大读者能从书中有所收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兰立俊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